來源:區(qū)委宣傳部(文體局) 發(fā)布時間:2017-08-11
2017年8月4日19點30分至21點30分,在鹽田閱讀沙龍“山川上的中國”系列講座第十二講上,香港鳳凰衛(wèi)視高級策劃、主持人、評論員,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,北京鳳凰嶺書院院長王魯湘先生與讀者朋友們分享了《靜者濂溪先生一一紀念周敦頤誕生1000年》。
王魯湘先生從《愛蓮說》的“中通外直”開始,講述了周敦頤的思想與著述,從理學派開山到創(chuàng)建蓮花這一中國文化的“君子”的意象,解讀了周敦頤的理學思想與《愛蓮說》的一致性。周敦頤創(chuàng)造性地學習和運用了佛教和道家的本體論思維方式,以宏闊深邃的目光穿透天、地、人三才的物理隔閡,從義理上將無極、太極、陰陽、動靜、五氣、四時、交感、化生、形神、善惡、中正、仁義等分屬于天道、地道、人道的范疇全部打通。他從本土文化資源中重新激活原始思想基因,并賦予其從未有過的系統(tǒng)性邏輯關系,締造和開發(fā)了一個自洽圓融的新的思想體系,而《愛蓮說》正是其思想精髓的集中體現(xiàn)。
王魯湘先生的講座深入細致,嚴謹幽默,現(xiàn)場聽眾報以熱烈的掌聲并踴躍提問,場面熱烈。此次講座為“山川上的中國”系列講座第一季畫上了圓滿的句號,第二季近期即將拉開帷幕。
王魯湘,香港鳳凰衛(wèi)視高級策劃、主持人、評論員,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。李可染藝術(shù)基金會副理事長,李可染畫院理事長,清華大學張仃藝術(shù)中心副主任,文化部國家藝術(shù)基金專家?guī)斐蓡T,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(yè)委員會理事。北京鳳凰嶺書院院長。
周敦頤(1017-1073年),又名周元皓,原名周敦實,字茂叔,謚號元公,北宋道州營道樓田堡(今湖南省道縣)人,因定居廬山時為紀念家鄉(xiāng)而給住所旁的一條溪水命名為濂溪,并給自己的書屋命名為濂溪書堂并終老于廬山濂溪,所以世稱濂溪先生。周敦頤是北宋文學家、哲學家,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,著有《愛蓮說》《太極圖說》《通書》(后人編入《周元公集》)。其學說是孔子、孟子之后儒學最重要的發(fā)展,在中國思想史上影響深遠。他寫下的《愛蓮說》雖短短百字,但字字珠璣,歷來為世人所傳誦。今年正值周敦頤誕生1000周年,王魯湘與讀者朋友們分享周敦頤及其思想可謂有特別的意義。
愛蓮雅士周敦頤
周敦頤的《愛蓮說》因入選中學課本而被廣大讀者所熟知,這篇文章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(zhì)的描寫,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,從而也表現(xiàn)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。
周敦頤酷愛雅麗端莊、清幽玉潔的蓮花。周敦頤年幼喪父,北宋天圣三年(1025),時周敦頤8歲,因家貧一家四口隨母來衡陽投靠舅父龍圖閣直學士鄭向,他聰慧仁孝,深得鄭公喜愛,鄭公視甥如子,按鄭家敦字輩取名入藉。又因他喜愛白蓮,鄭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鳳凰山下“構(gòu)亭植蓮”,他負笈其間參經(jīng)悟道。直到鄭向任兩浙轉(zhuǎn)運使疏蒜山漕河才隨母同遷潤州丹徒縣(今江蘇丹陽市)。衡陽人世代相傳衡州八景“西湖夜放白蓮花”的典故和“白蓮仙子戲西湖”的傳說即出自他舅甥情深和悟道的故事。
周敦頤曾于任知南康軍時,在府署東側(cè)挖池種蓮,名為愛蓮池,池寬十余丈,中間有一石臺,臺上有六角亭,兩側(cè)有“之”字橋。他盛夏常漫步池畔,欣賞著縷縷清香、隨風飄逸的蓮花,口誦《愛蓮說》,自此蓮池名震遐邇。
王魯湘認為,一千年來,大多數(shù)人對《愛蓮說》的理解其實是一種誤讀,《愛蓮說》的核心其實就是周敦頤的理學思想,“中通外直, 不蔓不枝”正是理學思想的集中體現(xiàn)。
理學派開山鼻祖
周敦頤是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,清代學者黃宗羲曾這樣評價周敦頤:“孔孟而后,漢儒止有傳經(jīng)之學,性道微言之絕久矣。元公崛起,二程嗣之,又復橫渠諸大儒輩出,圣學大昌。故安定、組徠卓乎有儒者之規(guī)范,然僅可謂有開之必先。若論闡發(fā)心性義理之精微,端數(shù)公元之破暗也”(《宋元學案?濂溪學案》)。
周敦頤從小喜愛讀書,在家鄉(xiāng)道州營道地方頗有名氣,人們都說他"志趣高遠,博學力行,有古人之風"。
由于大量廣泛地閱讀,周敦頤接觸到許多不同種類的思想。從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,一直到漢代才傳入中國的印度佛家,他都有所涉獵,這為他而后精研中國古代奇書《易經(jīng)》創(chuàng)立先天宇宙論思想奠定了基礎。
周敦頤提出“理性命”三范疇,從本體論上把性和命聯(lián)系起來,從而來解決“人是什么”這個理學的中心問題,也就是解決人的本質(zhì)、本性與自我、心理等問題。作為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,周敦頤上承孔孟,下啟程朱。吸收佛、道思想而形成自己的理學體系,宣揚其“無極而太極”的宇宙論和主靜、順理、誠心、無欲的人生觀。
周敦頤精通《易》學,著有《太極圖說》(本名《太極圖?易說》)《通書》,《太極圖?易說》批判地吸取了道家系統(tǒng)宇宙發(fā)生論,將之與《易傳》系統(tǒng)的宇宙理論結(jié)合起來,建構(gòu)起了儒家哲學的基本宇宙生成模式。而其《通書》則提出了儒家心性淪、倫理學、工夫論等許多概念命題。
王魯湘說,他特別認同黃宗羲對周敦頤的評價,周敦頤在中國思想史上是個開拓性的人物,他是聚儒道釋于一爐的集大成者, 他上承孔孟,下啟程朱,對儒學的繼承和發(fā)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打開當前頁